消费者为何不愿换手机了?价格水涨船高,创新力不足
评论员观察 “你的消费手机用了几年呢?”近日,网上一则关于“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换手机”的为足话题引起人们热议。事实上,愿换有行业分析调查数据显示,手机水涨目前国内用户的价格平均换机周期为28个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期发布的船高创新国内手机市场分析报告也显示,2022年2月,消费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486.4万部,为足同比下降31.7%。愿换手机市场似乎不那么吃香了。手机水涨 自手机从单纯的价格通讯工具开始向智能设备发展后,资本早已敏锐地发现,船高创新手机不仅能挣钱,消费而智能手机带来的为足全新体验,也让消费者更愿意为之花钱。愿换正如智能手机飞速发展的前几年,每次热门手机厂商的新品发布会,既是科技产品爱好者的狂欢,更是市场的狂欢。一些热门手机被黄牛翻炒溢价数倍仍缺货,门店前排长龙的景象也屡见不鲜。此外,厂商围绕手机市场的消费痛点,不断更新或开拓智能手机的功能与设计,并以此为新卖点,这让当时就已经有些“上头”的消费者更容易被裹挟进厂商的换机焦虑中,热衷于“追新”手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当时手机市场不断攀升的出货量,除了有消费者的追捧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市场处于增量时期。随着近年来智能手机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出货量开始缓慢回落,也是情理之中。但眼下消费者不愿更换手机的原因,还在于智能手机的消费吸引力“不复当年之勇”。 这一方面体现在价格上。受疫情影响,生产原料与劳动力成本上升,让手机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性价比降低,让消费者更趋于理性。另一方面,性能过剩之余且创新力不足,也让消费者缺乏更新换代的动力。早年间各大手机厂商的白热化竞争,似乎让智能手机来到了创新的尽头。创新没有了兴奋点,消费者自然没有购买欲。此消彼长之下,消费者不愿换机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在手机已成为现代人新型“器官”的当下,手机市场即便难重回巅峰,但其需求的基本盘仍在。对于厂商而言,要在大盘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成功突围,积极求变才是关键。而手机订阅制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眼下已有不少厂商尝试,希望能通过降低入手新设备的花销以及随时可更换新设备的噱头,唤醒消费者当年的“追新”欲望。这不失为提振手机销量的办法。但让购买手机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还得靠市场来验证,消费者不妨静观其变。 (陈文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为“第二支箭”做准备,万科拟增500亿发债额度
- 力促“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 保持群众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 北京将根据市民需要动态调整核酸检测时间
- 重磅!银保监会正研究起草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管理办法,有望近期出台
- 欧洲能源危机雪上加霜!俄罗斯要“断气”三天,减少对法国供气
- 杭州场所码再升级:疫情重点地区核验一次授权可用14天
- 丹麦经全民公投多数赞成 首相宣布将参与欧洲共同防务机制
- 世界高度关注“上海回来了”
- 央行:8月对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000亿元 利率较上月下降10BP
- AI公司小冰做游戏:是迫不得已,还是赚钱新思路?
- 助力山区共同富裕,浙江首个农产品流通领域山海协作项目运营
- 中泰国际:内地处于政策友好周期,有利降低港股风险溢价
- 10月核心CPI涨幅创40年最高!日本财相最新表态:将全力抑制通胀
- 上市公司“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 连续10年分红企业占比从4%升至32%
- 信用债持续回调 中短期信用利差多数收窄
- 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河北发布稳定全省经济运行“1+20”政策体系
-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破6.9 美元指数创近20年新高
- 王毅谈中国同发展中国家交往的三个关键词
- 古特雷斯:联合国正推动俄罗斯商品重回国际市场
- 南华研究晨会纪要:燃料油低硫价差收窄
- 搜索
-